由于医院既具有经济属性,也具有社会属性,所以,无论医院在改制前还是改制后,医院作为健康的使者都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的顾问庄一强教授根据多年的研究结果指出,现在政府对医院管理还处在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粗放式阶段,要改革就必须了解医疗产品的细分定位,这样才能分类管理、区别对待,以满足社会多样化的医疗保健需求。
庄认为,医疗产品可以细分成三种:第一种为医疗私人产品,即高端医院:就是以金钱为杠杆,高收费、高品质服务,具有个性化的特点,就像的士车一样,可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但收费较高。第二种为医疗公共产品,即大众化的医院,它的特点是低水平高覆盖,就像公交车一样,大部分人可以坐得起,但还要付出较少的代价。第三种为医疗救济产品,或者说医疗公益产品,也就是为一些看不起病的人免费看病抓药,面对的是低保人群,是救济性的慈善医院。“明确这三个层次,政府就知道什么该管,什么该放了。”
据透露,《医院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将未来的医院分为三种:政府直属医疗机构——由政府全部投资,承担政府赋予的工作任务,不以营利为目的,享受税收优惠;社会公益医疗机构——由社会投资,不以营利为目的,收支结余主要用于改善医疗条件,投资者可以适当收取回报;经营性医疗机构——社会投资,自主定价,营利为目的,依法纳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