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土地整顿中清理出一个惊人现象:许多地方的大量土地不是储备在政府手里,而是囤积在开发商手中。譬如东部某地,房地产开发商囤积的土地就有不少于6000公顷未开发。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房地产开发商说,在上海,政府每做一平方公里的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就要投入约20万元,加上公共交通、重大基础设施、市政工程等建设,投入惊人。政府应该对规划涉及的地段进行土地储备,在完成储备之前应对规划严格保密。而现在,政府对城市规划缺乏保密意识,土地储备也不到位,开发商跟着规划买地,动作比政府还快。等于是政府为土地开发做好了前期配套工作,投入了大量财力,利润却让开发商吞噬了。譬如上海浦东世纪公园附近,政府投入数十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品配套,但却没有对周边的土地实施全储备,让开发商以每亩300万到500万元的低价获得土地,而其开发的商品房均价在8000元/平方米以上。开发商坐享暴利,损失的是政府利益。
分析人士指出,开发商大量囤积居奇有很大的弊端:一、已经成为影响当前土地调控效果的隐患之一;二、开发商囤积占用大量银行资金也将积累金融风险;三、开发商“圈地”间接导致房价上涨,吹大房地产泡沫;四、“圈地”容易使房地产企业本末倒置。因此,现行土地储备制度亟待改革,土地储备的主体应是政府而不是开发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