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6月,国家发改委和国防科工委联合发布的《国防科技工业产业政策纲要》指出:推进国防科技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普通加工制造能力原则上向全社会放开。
军工体系向民企开放市场让民营企业家兴奋不已。但是,民企真正要“闯入”军工行业没那么简单。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研究咨询部主任李伯亭认为,“进入中国长期形成的相对封闭的军工体系,门槛事实上很高。”况且,现行《公司法》规定:国务院确定的生产特殊产品的公司或者属于特定行业的公司,应当采取国有独资公司形式。因此,严格意义上讲,现在提供军品的民营企业都是非法进入。更何况,民企目前还没有一个与国有军工集团平等竞争的待遇。这个待遇包括法律上的承认、市场准入条件的规范,还包括信息渠道、沟通机制的建立甚至包括税收上支持(—军工集团生产的军品是免税的,而民企则无法享受)。
分析人士指出,现在,很多希望进入军工行业的民营企业都只是看中军品生产的高利润,而没有掂量自身的素质。军方与民企打交道,怕的就是民企今天赚了钱,明天就找不到人了。他希望你一定是一个可以持续经营的企业。原因在于,军品对于“稳定性”的要求远远高过民品。此外,对“风险”民企似乎也考虑不足,因为在很多时候,军方的需求是不明确的,可能只是一个想法。这时候,你做不做呢?做了有可能血本无归,不做,可能坐失市场机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