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人们多在讨论中国经济如何避免“硬着陆”,实现“软着陆”,但问题是中国经济近几年来的发展主要就是投资拉动型,本身就是“硬起动”,“硬起动”如何能避免“软着陆”?这确实是一个难题。
分析人士指出,现在应该换一种思路想问题。除了必要的增量增长要保持外,要更多地从盘活存量上下功夫,实行“软起动”。其实中国经济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成功的“软起动”先例,这就是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这一近乎奇迹的改革是典型的盘活存量的经济增长。它不仅为中国经济改革打下了最初的物质基础,而且为后来的城市经济改革赢得了时间。尽管后来有些人认为中国经济改革的制度效益会越来越弱,但现在人们意识到并在推进的政府职能转变、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投资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税制改革等等,都蕴藏着很大的体制改革效益,这些改革的到位将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如果说前几年我们是以投资促进经济增长,那现在就应该是以改革促经济增长。调整结构也可以带来经济的巨大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