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的一场暴雨,给北京市的城市管理带来严峻的考验。这是继2001年那场大雪造成大面积交通瘫痪后,恶劣天气给首都交通和城市公共管理的又一次“下马威”。此次突如其来的暴雨,也再次证明了北京市的应急系统远不能“应急”。
在堵车的路上,人们也许会问,那种说说“天气”的预报为什么失效?我们在气象服务方面怎么才能有更大的预见性和机动性?因为天气预报毕竟不只是为了提醒人们出门时带不带伞,关不关窗,在现代化的大都市,突如其来的灾害性天气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现代社会,对气候的研究分析越来越重要,它已经不是一般的科学课题,而是事关城市的管理水平和对公民的安全承诺。在强调气象研究便民利民的同时,更应提倡气象工作者的大事观、全局观。作为向城市管理者提供咨询的参谋人员,气象部门有责任在突发天气的分析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对政府而言,要准确把握气候变化对市政公用事业的影响,比如首先对城市排水系统的承受能力做出评估,并进行改进;其次是制订交通堵塞后的应急方案;三是怎样才能预防此类恶劣天气带来的社会影响,从更深层次做出精准预测和判断。尤其不能忽略的是,政府应加大对气象部门的人员、技术和经费投入,提高气象资料情报的搜集交换能力,把气候变化的研究预测上升到城市公共安全的高度对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