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地严厉打假的情况下,借西藏自治区检测手段落后、群防意识较弱,制假售假者把“战略重心”转移到偏僻的西藏,使这里成为假冒伪劣商品新的倾销地。
据自治区工商局统计,去年全区共查处各类造假售假案5000多件,案值达846万元,捣毁制假窝点28个;今年1~5月份,又查获价值76万元的饮料、酒水、罐头、化妆品、黑心棉、面粉、电器配件等各类假冒伪劣商品。目前,西藏的假劣商品几乎涉及到食品、农资、建材、日用品、汽车配件等各领域,其中尤其以食品、烟酒、建材最为严重,而汽车配件的假劣率都高达80%以上。
知情人士反映,目前西藏市场上造假售假领域呈逐步扩大趋势,除一些传统领域外,甚至关乎人们生命安全的医药制假售假现象也层出不穷。最近,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公布的一份材料称:近3年来,传统藏药生产企业生产的极为畅销的“水泛丸”药品,有一半不符合国家标准。拉萨工商部门日前发现,有人竟用食用面粉制造昂贵的“虫草”,但其外观上足以乱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