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长期闭关自守、缺乏长进的中国汽车开始走与国际知名品牌合资生产的新路。当时官方的构想是:用国内的市场换取国外的先进技术,让中国民族汽车业尽快赶上国际先进水平。
20年后,中国终于培育出世界第三大汽车销售市场,全国整车制造企业也从10多家剧增到120多家,汽车业已成为拉动中国国民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但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小客车)不仅没有走向世界,反而丢掉了国内的大部分市场。合资道路并没有换回汽车研发技术。中国三大汽车生产基地“一汽”(长春)、“东风”(湖北)和“上汽”(上海)都与大众、雪铁龙等跨国公司合资多年,但它们的自主研发能力至今仍不敢让人恭维。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一汽”生产的“红旗”牌小客车虽几经换代,却始终销路不畅,致使这个曾经是中国领导人坐骑的品牌如今沦为“乡镇企业家之车”。有业内人士痛心疾首地说,中国民族汽车正在进入“越依赖越没有能力,越没有能力越依赖”和“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恶性循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