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2003年,曾被认为是“洋水务”大举进军中国水务业的一年。洋水务的身影频频出现在沈阳、天津、上海、北京等10多个城市。但是,作为世界三大水务巨头之一的英国泰晤士水务对中国水务市场却始终处于观望状态。仅仅在1996年,以BOT模式、投资7300万美元取得了上海市北自来水公司下属大场水厂项目为期20年的经营权。
然而上月末,上海水务局旗下、具体负责合资谈判的上海水务资产经营公司的相关人士则证实:泰晤士与市北公司的合资协议,并没有像早先有些媒体报道的那样已经签署,合资的事情已经被搁浅。据了解,此次合资遭搁浅事出有因。2003年9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签发43号文件明确指出: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不符合中外投资者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违反了中外合资、合作经营有关法律和法规的规定;今后任何单位不得违反国家规定保证外方投资固定回报。对于泰晤士水务来说,这意味着投资中国水务不再能够享受固定的回报,同样需要承担市场风险、经营风险以及政策面的风险。泰晤士与市北公司的整体合资模式,一度被双方认为是“双赢”的结果:既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又着眼上海水务未来发展、在产权层面上深度合作。然而,在合资谈判失败的情况下,泰晤士只能选择黯然离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