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迪拜,有人说我们是这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中国社会油商。”广东省石油行业协会会长陈顺遂日前在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戏称。
目前,他正忙于筹划一个重大计划——组织一支一百人的中国油企团队前赴中东,洽谈在当地投资炼厂,待炼出成品油后再返销国内。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有助于提升国内成品油供应能力,但操作上也有一定难度。
百名油商拟进军中东
陈顺遂告诉上海证券报,早在去年底,他就曾带领数名国内油商前往中东迪拜,与当地油商洽谈合作,双方均感到空间很大。今年春节前,他还将组织一批中东油商来广东考察,进一步探讨与中国油企合作的可能性。随后,在今年适当时候,他还将组织召开一次中东与国内石油企业的对接会,实现资源共享。“初步考虑,我们将组织一百名的中国油商到中东洽谈。”他说。
在他看来,中东作为全球最主要的产油地之一,具有丰富的石油资源。与之合作,既可以落实国家相关政策,还能通过在当地投资炼油、化工等项目,炼出成品油返回国内销售。这对解决国内油品紧张也有好处。
“应该看到,中国和中东各有优势,中国有广阔的成品油市场,中东则有丰富的资源,而且后者的投资环境非常好。”据他介绍,已有几家国内民营油企在迪拜驻扎设点,为接下来的实际对接做准备。
“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了解他们,他们不了解我们。”陈顺遂告诉本报记者,曾有两个中东油商经他介绍后来华考察,结果均惊叹于中国市场空间之大。其中,一家海湾石油化工有限公司的CEO看过之后,更是将公司经营战略大幅修改,把公司炼油、仓储、运输等方面的产能规模大举提高。“这也是为什么要先要请他们到国内来的原因。”
能否绕过两大石油巨头?
但陈顺遂认为,成品油进口限制的问题很好解决,没有配额可以购买配额,没有渠道还可以委托其他有渠道的公司,甚至可以通过正常的边贸来实现。
“当然,目前只有中石油、中石化等少数几家石油企业拥有成品油进出口资质,我们希望炼出油品后也能通过它们的系统进入国内,再借助广大国内油企的网络进行销售。”陈顺遂说。
崔新生则表示,如果还是通过两大集团进入国内,那么油企海外找油就失去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中国油企首次奔赴海外。所不同的是,之前此类行为的规模均较小,对国内石油产业影响不大,其中也有不少中国油企在海外遭遇过惨痛挫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