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调查显示,在政府放宽准入条件以后,众多民营医院老板对政府中小医院“公转民”兴趣浓厚。
“以前办民营医院最关键是要有关系,现在只要符合条件,交一点点的工本费许可证就办下来了。”吴哲生本是某三甲大医院的中坚力量,正是看到了政府对民营资本进入医疗服务业的积极鼓励,毅然下海,短短4年间创办了广州一洲专科医院和广州愈生医院两家民营医院。吴哲生称,以前由于对民营总量严格控制,企业想投资医院,技术和资金都不是大问题,关键是能否有关系搞到牌照。
有民企老板称,“投资盈利性质的医院,就是指今天我投了100万进去,不久的将来我就要收回100万元,盈利就是有投资回报的。而非营利性质是指赚了1000万就买回1000万的设备,让医院自我发展,自我膨胀。其实只要企业守法经营,就应该允许社会资本在两种体制中选择。”业内人士估计,在政策利好形势下,相当多一级、二级政府医院也会很乐意转制戴上“民营”帽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