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总局计划3年后开放国内航线航班经营权,将其管理从部分审批核准过渡到全面登记备案,以给企业航线航班经营更多的自主权。
对此,中信建投分析师李磊认为,全面放开后必然造成竞争加剧,国内航线盈利能力将下降,全行业可能面临亏损。但民航业内人士则认为,竞争不是经营不善的理由,国内航空公司必须经过这种阵痛,才能在市场上立足。
热门航线竞争日益激烈
记者从民航总局证实,于去年出台的民航总局《关于深化民航改革的指导意见》中明确要求改革国内航线航班经营许可办法,逐步减少核准航线数量,“十一五”后期实现全部国内航线航班的登记管理。也就是说,只要航空公司觉得有市场有利润,就可申请这条航线,登记备案后便予以经营。
“我们很早就想申请天津到广州的航线了,但没法批下来,所以只好开夜间的货运线。”昨日,奥凯航空CEO刘伟宁在接受采访时感叹道,对于民营航空来说,必须开一些点对点的热门航线,保证上座率才能赢利。但长期以来,干线机场航线申请不易通过,而跑支线又不易赢利。
据悉,像奥凯一样,很多航空公司在做航线规划时通常偏向于东部的热门航线,这些航线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如京沪航线上航空公司争破了头,票价低到80元不到,比火车硬座还便宜。
“恐怕航线放开,价格战就更加避免不了。”一家大型航空公司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民航总局已出台了新的国内航线运价政策,对国内航线运价实行幅度管理,企业可自主定价,虽然说是有限浮动,但到时实行起来恐怕还是会“争低亮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