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公司签订第三代核电技术转让,中国核电体制、竞争格局正在悄然发生变化。其中引人瞩目的是中国电力投资集团(简称:中电投)的崛起,打破了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掌控中国核电项目的“双寡头”格局。
3月1日,我国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与美国西屋联合体在北京签署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核岛采购及技术转让框架合同,这表明我国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正式确定选用西屋联合体的AP1000方案。
国家从2003年启动了第三代核电自主化依托项目的招标组织工作,国际上多家著名厂商参与了竞标。
此次核电自主化以浙江三门、山东海阳两个项目共四台机组建设为依托。
据介绍,浙江三门项目持股状况是:中核集团占51%,浙江省能源集团占20%,中电投占14%,中国华能集团占10%、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占5%。
山东海阳项目持股状况是:中电投占65%,山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占10%,烟台电力开发公司占10%,其他三家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和中核集团各5%。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山东海阳项目中,中电投成为控股方,这也是该集团自2002年底成立以来,第一次成为核电项目的控股股东。这意味着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掌控中国核电项目的“双寡头”格局逐渐被打破。
2002年,电力行业厂网“分家”时,中电投就承接了原国家电力公司几乎全部的核电资产,其持有的核电机组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5%。但是,由于核电的特殊性,在海阳项目之前,我国核电项目全部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控股。
随着核电大开发时代到来,会不会有更多的控股主体出现?业内人士认为,这取决于几大因素:一、核电盈利水平;二、技术水平;三、政府态度。
“国内其他电力集团要想控股的话,至少要准备十年。”业内人士称。而按我国政策,外资不能控股核电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