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应中国钢铁工业协会(以下简称“钢协”)的召集,宝钢、邯钢、首钢等全国70家钢企巨头的领导从全国各地汇聚江西南昌,参加钢协的一个“内部会议”。
“会上争论相当激烈。”昨天,一位参加会议的人士会后向记者透露,“因为关系到未来我们还有没有铁矿石进口权。”
此次会议的中心议题包括:铁矿石进口合同备案制、铁矿石进口代理制以及2006年铁矿石进口流通企业资质标准等。
“大家关注的焦点是铁矿石进口流通企业资质标准,就是我们俗称的进口铁矿石门槛。”这位参会人员向记者透露,“下一年门槛的初步意向划定为‘2005年进口铁矿石70万吨,注册资本2000万元,具有港口堆场等存储设施或在国外拥有矿山投资’等一系列新的标准。”
事实上,就在2005年,钢协与五矿商会已通过提高门槛,将我国的铁矿石进口商从425家一下子砍到118家。目前执行的门槛是:钢企的粗钢产量要在100万吨以上,贸易商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以上,上年铁矿石进口数量在30万吨以上。
记者经采访得知,目前的118家铁矿石进口商包括70家钢企和48家贸易商。此次,拥有进口铁矿石资质的钢企都来了。
“如果门槛就是(上年进口)70万吨,会有多少企业失去资质?”昨天,面对记者的询问,五矿商会相关人士断然表示“标准尚未确定”,而参会的钢协负责铁矿石进口的副秘书长王利群则表示无法透露任何相关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