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日确定,将建立人民币产品中心作为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突破口。这是自1992年中央提出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国家战略以来,上海第一次明确其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路径。
据上海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在最近形成的《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行动纲要》中,对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中长期目标和战略重点,进行了细化和深化。总体思路是实行“三步走”战略,即从现在起到2005年,打好基础;到2010年,形成国际金融中心的基本框架;到2020年,基本建成国际金融中心。为此,上海确定的建设路径是:依托上海完善的金融市场体系,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人民币实现自由兑换、利率市场化进程的推动下,使上海首先成为投资、交易、开发人民币金融产品的中心,并伴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逐步发展成为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之一。
选择这一建设路径,也是基于与香港联动发展的需要,并与香港金融中心形成功能互补。通过建立人民币产品交易中心,上海着力发展成为与周边地区、全国经济相互依托的国际金融中心,立足为内地经济实体服务;而香港则面向国际,成为国际金融资源配置的舞台。
围绕做大金融市场,上海将完善市场体系,增强市场功能。目前,上海已形成五大金融市场,成交总额突破32万亿元。下一步,上海将加快票据市场发展,力争成为全国票据交易中心;推动产权市场发展,最终建成全国性产权交易市场;填补市场空白,推动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立。
围绕做强金融机构,上海将采取积极措施,集聚国内外金融机构,包括各类新成立的法人金融机构和现有金融机构内部分设的非法人的集约化运营中心。同时,试点发展各类新型金融机构,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控股公司,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机构在国内外上市。
围绕做多金融产品,上海将积极推动国债期货、股指期货、石油期货、交易所交易基金、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产品创新,推动银证、银保等交叉业务创新和网上金融业务创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