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近日完成的《中国中长期发展的重要问题》的前瞻性报告预测,“十一五”期间,经济将持续保持快速增长,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在8%左右。报告中指出,按照不变价格(2000年价格)计算,“十一五”期末GDP总量按美元计算将达到24,000亿美元左右,超过2000年德国的GDP总量,人均GDP将达到1,700美元左右;2010至2020年经济增长相对“十一五”期间,经济增长速度有所放慢,年均经济增长速度将保持7%左右,到2020年,GDP总量将达到48,000亿美元左右,超过2000年日本的GDP总量,人均GDP将达到3,200美元左右。报告建议,要引导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建立新的增长模式提供体制保障。缓解经济增长的资源制约,首先应该考虑提高资源税和资源补偿标准;其次,应该在产权明晰的基础上,规范探矿权和采矿权市场,扩大通过招标、拍卖、挂牌等竞争性方式有偿取得的交易范围,充分实现所有者权益。报告指出,“十一五”时期,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将触及到经济运行的核心领域,大型国有企业改革、金融改革、就业制度改革、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包括医疗体制改革)以及中央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都将进入到攻坚阶段。报告特别强调,“十一五”时期到2020年,要特别关注和防范如下四方面风险:一是政府债务可能引发的危机。虽然目前中国政府的债务负担占GDP的比重较低,但是在近期和中期,银行不良贷款的处置、养老基金的隐性债务、国有企业改革带来的失业人员的失业保险和其它补偿等问题,将反映为政府债务的进一步上升;二是金融风险;三是老龄化带来的不确定性;四是加强能源安全体系的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