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指出,中国与东盟在经贸合作方面互补性强,合作潜力巨大,应当进一步拓展合作领域,充实内涵,提高合作水平。
这为中国企业与东盟各方的经贸合作创造了更加良好的政策环境,更增强了企业“走出去”的信心。记者日前就中国企业与东盟各方开展经济合作的热点问题,采访了中国对外承包商会副会长刁春和。
谈到中国企业与东盟的经济合作进展情况,刁春和感到欣喜:“中国企业与东盟有关各方进行了广泛的合作,取得共赢。”据商务部统计,今年1~9月,中国与东盟国家双边进出口额达1164.3亿美元,同比增长23.1%;中国企业在东盟地区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40.8亿美元,完成营业额22.4亿美元。
在对外承包工程领域,刁春和认为,近年来,东盟经济发展形势较好,一些大型工程项目陆续上马,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开展承包工程业务提供了新的商机。中国企业在当地比较优势明显,先后承揽了大量的房建、公路、电站等项目。通过数十年的合作,中国企业与东盟各国的业主已经建立了互信的关系,在东盟市场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成功实施了不少有代表性的项目。如,2005年11月印尼巨港电站项目开始闭环发电,整体运作良好,取得了良好的效益。该项目是2003年由中国化学工程集团公司签订的BOOT项目。
在劳务合作方面刁春和坦言,机遇挑战并存。中国企业与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劳务合作业务开展良好。与新加坡的劳务合作行业主要集中在建筑业、电子业、飞机轮船维修等方面;与马来西亚的合作则主要集中在古园林建筑和木制家具制作等行业。但,不排除如越南、老挝等国家,由于当地劳动力价格较低,开展劳务合作存在的一定困难。
|